近一年,这些激光实验室陆续建成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激光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支撑,正深刻引领着产业变革与升级。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产学研各界正通过紧密协作,加速构建多层次、高水平的激光技术创新体系。近一年来,从武汉的半导体激光装备到无锡的光纤激光技术,从深圳的医疗创新器械到眉山的卫星通信应用,一批聚焦前沿领域的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相继揭牌成立。这些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通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标志着我国在激光技术领域的协同创新与产业布局正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武汉市半导体激光装备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武汉市半导体激光装备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启动仪式在华工激光举行。联合实验室旨在通过深度融合产业与学术资源,聚焦光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两大产业方向,推动半导体激光装备产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联合实验室是武汉市首批10家联合实验室之一,以半导体关键制程激光装备落地应用为目标,着力攻克产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半导体晶圆激光加工、检测装备等产业链关键制程激光装备,并实现批量应用。

无锡锐科
——无锡市工业光纤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
8月21日,无锡锐科光纤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无锡锐科”) 隆重举行“无锡市工业光纤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学术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本次活动标志着锐科激光在工业光纤激光技术共性问题的研究上又迈出重要一步,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外领先的光纤激光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平台。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锐科激光注入了全新动力,更为激光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搭建了优质的平台。

华日&一尧
——飞秒激光多维光存储联合实验室
7月7日,华日激光与光存储创新企业一尧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飞秒激光多维光存储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将聚焦飞秒激光技术在多维光存储领域的创新应用,致力于突破现有存储技术的瓶颈,推动我国大数据存储技术的自主可控发展。2024年12月,华日激光成功牵头“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低成本超长数据保存的多维光盘设备及系统》。该项目旨在通过多维光存储技术,突破现有存储容量限制,实现从存储介质、设备到系统的全链条国产化突破。华日激光负责研制低成本、高重频、高稳定性的飞秒激光器,为多维光存储提供核心光源支持,推动我国大数据存储技术的自主可控发展。

海目星&深圳大学
——分析仪器与医疗创新联合实验室
为加速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海目星与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共同成立“分析仪器与医疗创新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授牌仪式在深圳大学隆重举办。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海目星与深圳大学在高端医疗设备研发、核心技术攻关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旨在为蓬勃发展的医疗器械产业注入强劲动能,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此次合作,海目星与深圳大学将基于共同的发展愿景与战略目标,聚焦医疗器械领域下一代技术的开拓创新,共同探索更加优质高效的高端智造装备创新解决方案,共同迈入优质产能加速涌现的医疗器械产业新阶段。

深圳大学&湃泊科技
——光电封装联合实验室
6月20日,深圳技术大学与湃泊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联合共建“光电封装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攻克“高热、高压、高频”封装技术难关,推动产学研融合与产业化进程。此次“光电封装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深圳技术大学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将进一步提升在半导体光电封装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双方将围绕高功率激光芯片热沉的多物理场仿真与结构设计、光电芯片封装载板的多物理场仿真设计与封装测试、光模块封装管壳的结构优化设计与可靠性验证等方向开展合作,共同攻克光电封装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光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氦星光联
——卫星激光通信联合实验室
6月9日,在第三届眉山市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大会现场,电子科技大学、氦星光联与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管理委员会签署共建卫星激光通信联合实验室合作备忘录。该实验室也是加快眉山天府新区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将围绕磷酸锂薄膜调制器、高速探测器材料等方向开展深度研究,推动光电集成技术向更高带宽、更低功耗及更高集成度迈进,计划3年内实现百G硅光调制器与探测器的国产化突破。未来,实验室成果有望纳入国家光电子器件重大专项,为我国6G通信与算力网络建设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蓝牧激光&中科新松
——激光焊接智能制造实验室
蓝牧激光与中科新松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激光焊接智能制造实验室“,双方致力于研发高精度蓝光激光焊接系统及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此次合作,蓝牧激光将充分发挥其在蓝光激光焊接工艺上的核心技术积累,结合中科新松在协作机器人运动控制及系统集成领域的领先优势,共同攻克激光焊接与机器人协同作业的技术难题,为AI算力、电力、新能源、航空航天、半导体等高端领域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从半导体制造、光通信、数据存储到医疗设备、高端焊接与卫星应用,近一年涌现的这批联合实验室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激光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蓝图与坚定步伐。它们不仅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范,更是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的核心载体。通过汇聚顶尖学术智慧与领先企业力量,这些实验室共同致力于攻克“卡脖子”难题,推动激光技术向更高功率、更短脉冲、更智能化和更广泛应用场景迈进。其未来的研究成果,必将有力提升国产高端装备的性能与竞争力,中国激光产业正通过这种协同创新的模式,集体迈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未来可期。

识别二维码,
邀您进《激光之家》全国粉丝交流群
-
- 2023-02-09
- 2022-10-11
- 2023-07-20
- 2022-12-05
- 2022-10-22
- 2023-02-10
- 2021-09-18
- 2023-02-10